Porsche - 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

极限登山家托马斯•布本多夫
(Thomas Bubendorfer)将 Porsche 的智慧性能合理运用
于职业生涯中:以智慧化解难题。

凡是托马斯•布本多夫参与的旅行,无论是自己独行还是团队随行,终归会回归到自我。此次目的地位于法国蔚蓝海岸(Côte d’Azur)卡普费拉(Cap Ferrat)的蓝色海湾上。我们追随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脚步,探寻他写出众人皆知的名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地方埃兹(Èze)。这一片怪石嶙峋的陡峭地带,似乎为 Macan 量身打造。但我们将 Macan 停在山下的蒙特卡洛。山上可谓枯松倒挂倚绝壁,人们却不能因此而乱了脚步。作为曾成功征服阿尔卑斯山岩壁的最年轻单人攀岩者,这一切对于布本多夫不过是一场热身。虽然年逾 52,他仍然保有强健体格。他不敢小觑眼前的路,虽然无论速度还是难度都不在话下,困难在于如尼采所描述的一样:“走自己的路”。这位奥地利人在一个急转弯处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身鼓励身后的同行者:“每个人都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他告诉我们曾经在这儿攀岩的经理,突然领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怡然自若的感受。

这位奥地利人擅长攀登结冰瀑布,此为意大利奥斯塔地区(Aostatal)柯涅(Cogne)的冰瀑布
跟上一位极限运动员的步伐,对身心都有极高的要求

布本多夫更像是一位感性的工程师。他很早就结缘 Porsche,而后在 Porsche 博物馆或是在 Porsche 经理面前演讲,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征服世界之巅后,他带回来的不仅有让人惊叹的照片,还有他的经验、战略和研究成果。现在他把一切都融入到一个名为 “智慧巅峰成就者”(Intelligent Peak Performer)的项目中。这个通过内在资源的维护而实现竞技成绩优化发展的方案,同 Porsche 的效率功率策略—— Porsche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orsche 融合可持续性动力、能效、性能、安全、运动性和日常使用性,构成这一和谐的理念。布本多夫很好的诠释了两者的关联:“Porsche 负责打造驾驶员外在装备,而我则帮助塑造驾驶员的内在精神。”

如果你想象这是一场跑车爱好者之间的一场友好欢聚,那你会大失所望。“比起自己的身体,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汽车更为了解。”这话似乎是一种有意的挑衅。布本多夫对于极限的理解不仅来自悬崖峭壁,还有来自人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的高要求和挑战。正如 Porsche 将赛车界的经验运用至量产车中一样,这位极限攀岩者也将自己从高山中领悟到的信念植入于生活中。力量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被唤起并正确地加以运用。释放潜力的同时也迎来生活质量的提升。承担责任也意味拾获自信心。一切其实都是一种平衡。在攀岩路上,布本多夫说道:“以智慧可以化解各类问题。”

哲学家尼采也在滨海阿尔卑斯找到了内心之路,写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这一巨作

经常命悬一线险处求生的他,深知怀疑和绝望的滋味,但他热爱自己独处时无边的自由。在他看来,做出正确决定的勇气来自自己的决心,即以智慧为导向的内在动力。他曾在很多书中都把哲学同运动相结合,这同他的最初经历有关。早在 15 岁时,布本多夫每天都要完成 300 个引体向上,可以完成 40 公里慢跑。在门口等候的祖父问他:“那么,你是如何锻炼自己的头脑的?” 对于他的回答——“每天早上去上学”,祖父如是教导他:“比起其他人你做了更多的运动,你的头脑也需要得到更多的武装。” 于是每天阅读 100 页文书学籍成了必修课,以便随时能解答祖父提出的各类问题。

布本多夫意识到,必须首先唤起对正确行动的正确认知。保持身型如同打造一辆跑车——降低能耗提高功效,这便是他的任务。平衡工作和生活(work-life balance)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因此他预先告知大家他不是一位精神导师,不是毫无缺点的完人:“几乎每个人都有需要坦然承担的弱点,不需要一味地追求完美。”这是人类和机器的区别。他关注的是在路上攀岩的过程,而不是登上山顶那一瞬间的喜悦。“对于这条漫长的攀岩之路,当我用更智慧的方式来应对它时,就能会更长久地征服这条路。” 长久性和耐用性也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

在试驾 Macan 时,布本多夫对于 Porsche 的高功率和效能赞誉有加

他希望能成为超越尼采的指路人,他喜欢摊开双手的姿势胜过竖起食指(用攀岩的双手指引出一条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布本多夫是一个随和的人,但当他谈到需要向越来越多人指明再生的重要性时,却面露严肃。再生也是他“巅峰成就者”原则的重要主题。现在虽然很多人都谈论这话题,但是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只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更高性能的追求永无止境,永不倦怠。

但胜利并不总是最终的目标。“智慧性能有着不同的方案和侧重点。虽然无论在竞技体育还是经济领域,数字指标是必不可少的。但早期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原则已不再适用,我们竭力追求的是可持续性,从而保护人类和环境,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同样,人的追求也决定了跑车的发展轨迹。要切实感受其卓绝性能,那就要亲身体验一番。在布本多夫众多出乎人意料的论点中,“平静是取得绩效的前提”便属其中之一。“如果一位晚上没有睡好且压力过大的人,数小时坐在方向盘前或者驾车翻山越岭,一定不会创造好成绩。” 当他说到此处,可以切实感受到他对“运动前需要深度休息”这一理论的重视。“让车在低转数区待命,以便在需要时立即进入高转数区。”

动力意味着更大潜能,也意味着更高效率和发展动力。虽然一切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甚至过于简单,但 21 岁就开始在经理面前演讲的布本多夫不惧怕任何质疑。他的讲座不是充斥着华美的语言,而是冰冷的指标。极限运动中常见的乳酸测试是必要项目,通过测试的乳酸中的盐成分可获得该运动中最适宜的心率,除此之外还有测试心率变化以防止运动倦怠的项目。只有当心脏在脉搏之间保持不平静才是正常指标,这一切乍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所有数据都呈现在运动竞技科学表格中,如一份人生的收支平衡表。

“只有在正确认识下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 布本多夫坚信。“Intelligent Performance”好似指引身体的一份使用说明书。只不过这本说明书不是躺在杂物箱中,而需要你自己来发掘。


勇攀高峰

托马斯•布本多夫与群山峻岭结缘于微时。

16 岁的布本多夫就书写了登山界的历史,作为最年轻的登山者单人登上奥地利阿尔卑斯最陡峭的岩壁。在他之前只有 100 多人成功登顶。18 岁的他作为单人攀岩的第二人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最难攀登的位于多洛米腾(Dolomiten)西维塔(Civetta)的 900 米高的西北岩壁,耗时仅4个小时。第一位登上此岩壁的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花费的时间为7个小时。

21 岁的布本多夫无绳单人征服马特洪峰(Matterhorn)、艾格(Eiger)以及勃朗峰山脉的大若拉斯山(Grandes Jorasses)的北岩壁。他在攀登部分岩壁时,比此前借助登山绳索速度的登山者还要快一倍。在此之后,他还陆续完成各项令人惊叹不已的单人攀岩挑战,如安第斯山脉(Anden)阿空加瓜谷(Aconcagua)3,000 米南峰,他无绳单日内登顶。1988 年在拍摄一个广告时他突然坠落 20 米,掉入一条满布石头的溪涧。尽管 9 椎骨断裂且裸关节碎裂,他仍得以幸存。这是他唯一遭遇的登山事故。

而后布本多夫不顾全身 35% 残疾完成了难度更高的攀岩。在过去 12 年内,他挑战结冰瀑布,喜马拉雅山脉的无人问鼎的山峰,热衷于极限冬季攀岩。自 2000 年后,他陆续同各合作伙伴登上了阿尔卑斯和西藏超过 30 个未登峰。一年中平均有 120 天他都在攀岩。

www.bubendorfer.com

作者 Elmar Brümmer
摄影 Günther Göberl, Lorenzo Belfrond for GRIVEL, Steffen Ja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