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迈出这一步,大胆去尝试!”
能源
Günther Schuh 博士教授和他的电动汽车梦
保时捷遇见 E 驱高效动力——跑车爱好者和电动汽车先行者 Günther Schuh 博士教授
有一个词叫梦想家,还有一个词叫先行者。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先行者不仅有梦想,还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有意识地努力。Günther Schuh 就是这样一位先行者。不仅仅因为他有 2.03 米的高大身形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事风格。 他还力促德国邮政将整个包裹服务车队全部换成了电动车,他自己驾驶的电动车也产自世界上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工厂——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电动汽车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我们抓住一个机会采访了他。
在一座曾经为欧洲市场焊接、粘合和组装电视机的工厂,一款电动汽车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它只适合短距离行驶,这样有利于控制成本。它同样是德国制造。工业 4.0 和它的专属 5G 网络以及无人驾驶的运输车队。一座满是机器人的车间?并非如此。事实上,大约 140 名工人很快将入驻这里并执行单班工作制,每年生产 10,000 辆汽车。这座工厂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正是 Günther Schuh 教授,来自以机械建造和工程闻名的亚琛工业大学。首批量产汽车预计将于今年春天交到客户手中。他是一位擅长将自身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教授,而且方法别具一格。我们的采访完全被采访对象主导,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Schuh 教授,想见您的人至少有 3 个地方可以选择。要么去您大学的办公室,要么去您公司 e.GO Life 的总部,再不然就是来工厂。您的身份究竟是教授还是企业家?
常常有人问我,更喜欢当教授还是企业家。我的回答通常是:我两个都喜欢。热衷于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老师会很受学生的欢迎。反之亦然:极度热衷于理论研究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的行事风格会更加理性、更符合逻辑。顺便说一句,电动汽车行业现在亟需这样的特质。
您将自身所学运用到了 e.GO Life 工厂的每一个环节。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就像保时捷做
“它并非‘生产地狱’,反而更像是天堂。”
你们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生产条件本身。您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电动汽车,所以决定自己亲手打造一辆吗?
当然,我知道你说的是费利·保时捷的名言。这也确实是我们的指导原则。不过,我们造的应该不是我的梦想之车,而是我认为市场上迫切需要的车。我相信,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将会翻倍,尤其是在城市里。因为它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助于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大规模生产人人都买得起的电动汽车。我研究“买得起的汽车”已经 25 年了。我们需要高度模块化的生产工艺和资金需求较低的生产设施。
结果就是 e.GO Life?
没错。我们希望生产都市人群专用的汽车,也就是行驶里程有限的小型汽车,因为使用频率较低,所以拥有成本也更便宜。一开始没人相信我们;有时候就连我们自己也怀疑过。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一套真的管用。真正的特别之处在于,当你驾驶 e.GO Life 行驶在市区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任何限制。绿灯起步的时候,它带来的乐趣完全不亚于保时捷。你有很大的几率会领先,至少前 30 – 40 米是这样。
熟悉的曲线:e.GO Life 的车头会让熟悉保时捷的人想起 911——Günther Schuh 承认,这并非偶然。
e.GO Life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形有点像 911,尤其是车头部分。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e.GO Life 的车头确实很像 911,这不是巧合。大家都知道我是保时捷的粉丝,所以我要求我们的意大利设计师做出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设计,特别是车头部分。 友善的双眼和大灯上方的小突起跟 911 很像——这些都是故意设计的,不是巧合。憨憨的前脸和保时捷的设计也有几分神似。我不否认,这些都是有意为之。
“绿灯起步的时候,它带来的乐趣完全不亚于保时捷。至少前 30 – 40 米是这样。”
“我毫不怀疑,Taycan 会是一辆很棒的车。”
那就回到驾驶乐趣这个话题。关于
我知道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令人血脉偾张的发动机咆哮声没有了。不过我开电动汽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知道其实是可以有很好的替代品的。虽然发动机的声音无法替代,但是在性能方面,设计精良的电动汽车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元素,相比之下并不逊色。 光是踩下油门的那一刻爆发出的巨大扭矩就相当震撼了。你可以通过
一定是太有信心了,所以您才预付了
我在去年的一场关于电动汽车的会议上就有了这个想法。当时我亲眼看到了
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跟不少人的预测相反,汽车仍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乘用车不会被大规模取代。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是,我们不会再一人开一辆私家车深入市中心,这一点可以肯定。因为严重的拥堵和排放问题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这么做。
如果从斯图加特开电动汽车去亚琛,我们会发现,沿途的充电基架数量远远少于加油机。我们会有充足的设施来给电动汽车充电吗?
各大能源提供商已经着手与汽车行业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担心开全电动汽车的人没办法及时找到充电基架,那么只需要 2 到 3 年,这个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关于充电基架的供电问题——如果以后大家全都开电动汽车,我们的发电厂能满足需求吗?
他们可以的。这一点不需要担心。能源提供商完全不担心电动汽车销量暴涨。他们其实非常希望能够多卖一些偶尔富余的电能。
“其实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糟,反而还挺有趣的。”
e.GO Mobile AG 由 Günther Schuh 博士教授创立于 2015 年,是一家 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亚琛工业大学的校园里,e.GO Life 研发部门受益于学校独一无二的网络,包括各类科研设施和大约 360 家技术公司。这些灵活的团队为解决当地交通问题研发各种成本低廉并且以客户为本的电动汽车。为了实现量产,e.GO Mobile AG 在亚琛罗特艾德新建了一座工业 4.0 工厂,并于 2019 年 3 月投产。
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仍然是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它们确实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吗?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能够达到的行驶里程其实并不算太短。但不幸的是,车主们还是不相信。他们总觉得行驶里程不够长。他们担心走到半路没电了,还担心目的地临时变动的时候剩余的行驶里程不够用。要打消他们的担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大家多去试用,证明给他们看真正的使用行为是怎样的。
在您看来,电动汽车面临哪些挑战?
我比较担心的是,作为社会、作为客户,我们还没有人敢于真正接受和真正发展这个新的出行理念。我只能说:“找一辆电动汽车去试驾一下。试过之后你就会明白,其实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糟,反而还挺有趣的。” 不少人认为推出这样的电动汽车等于是承认失败,这让我很不安。其实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它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趣味点——就像 e.GO Life 和
“我觉得电动技术应该尽快普及到所有汽车。”
德国是世界闻名的汽车王国,但并不包括电动汽车领域。这合理吗?
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最权威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知识中心就在德国。此时此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确保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中心依然出现在德国,我们的汽车王国。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
在这样的未来愿景中,跑车还能占有一席之地吗?
保时捷的一位前任首席行政总裁曾经说过:没有人会需要跑车,尤其是保时捷。但是只要一旦拥有,你就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世界上会有很多人因为尝试过或者拥有过跑车而再也离不开跑车。
从现在的量产到未来愿景的实现,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理性是推动汽车电气化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梦想也同样重要。比如有一位生产科学家,他的梦想就是要证明在德国也能造出人人都买得起的电动汽车。再比如我们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他们的梦想是重新发明跑车。